
送禮的習慣
水根肉乾―經歷三代傳承人的六十年老店,一個世代一種肉乾,每一代都有自己獨創的產品代表,誰會知道水根肉乾,原本是因為環境所迫而誕生的產物,後者又為了順應環境再延伸出不同的形狀、口味。
在肉乾上可以看到歷史的足跡,從守成到創新的三種樣貌,三款肉乾各代表這個世代的人所經歷的人事物,
三種肉乾,三個故事。

從煙硝裡出來的精神糧食
1958年,823砲戰正打的如火如荼,創辦人邱水根正是金門游擊隊的成員之一,戰火無情,牆倒屋毀,到處都是充斥煙硝味的戰場, 而且當時氣氛緊張一有煙火便會招來敵軍的戰火攻擊,不能點燈、不能開火,連煮飯都有困難,更何況是吃飯了,所以水根爺爺為了活下去,便開始做起能夠保存良久的肉乾。
那時候因為四處逃竄,為了自己隨時能有足夠的糧食,也為了方便分送給同袍,都是做成一大塊而且是不規則的形狀,餓了就可以撕下一塊慢慢吃。對後世人來說,823炮戰那是個被時代遺忘的故事,對我們來說,水根肉乾是從煙硝裡出來的精神糧食,古早味豬肉乾,便是這時候誕生的產物。

老店不是守成就好
1989年,由第二代職人邱永適接手,爸爸是屬於典型忠厚老實型,傳承就像使命一樣,沒有任何怨言,一心一意的只想守住老店。但時間一直在走,人的生活品質是會改變的,開始有客人說:「你們肉乾都那麼大塊,而且形狀不一,別人家都有切的整整齊齊的,你們怎麼沒有?」爸爸這時候才驚覺,老店不是守成就好,還要根據現代人的需求而做改變。
經典豬肉乾,便是爸爸突破既有印象延伸出來的肉乾,在厚度上也比第一代古早味更厚一些,增加口感,形狀也從不規則狀改為手工大刀切下整整齊齊的樣貌。但爸爸並沒有直接取代掉第一代古早味豬肉乾,而是選擇另外在做出一種,他認為保留住傳統,為了回來家鄉的人能吃到記憶中懷念的味道,也是告訴自己,創辦人邱水根的初衷不能忘。

創新也是延續
2011年,由第三代職人邱信翰開始慢慢接手,回來接手後他開始觀察現在年輕人的喜好,他發現大家對肉乾的認知還是停留在較刻板印象的時候,例如: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會出現的桌上美食、去拜訪親朋好友會帶著的伴手禮。但其實,肉乾也可以是隨時隨地都能吃的零食不是嗎?
水根肉乾至今60年,守成乃至創新,還是沿用創辦人最古老手工製作的工法,也堅持用最原始天然的在地食材,因為三代人都秉持一件事:「不只要會做肉乾,還要做有良心的肉乾,不吃的就不要賣給客人,做出來的一定要我們自己也會吃」。
不怕高成本和複雜的工法只為了能保留住這份傳統的技藝,把水根的歷史文化讓更多人知道。